新京報訊(記者 鄭藝佳)隨著國潮興起,非遺搭上互聯(lián)網快車道,吸引著越來越多的Z世代消費者。始于唐、興于宋的定窯,曾與汝窯、官窯、鈞窯、哥窯并稱為宋代五大名窯。在定窯遺址旁長大的龐永輝,正是一位定瓷傳承人。在消費環(huán)境和趨勢飛速變化的當下,這一門古老的手工藝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
新京報:非遺產品在當今消費市場面臨哪些挑戰(zhàn)?
龐永輝:主要是不適應年輕人的生活習慣、需求和消費潮流。這也就導致非遺產品雖然有好的文化、精神,但很多年輕人不喜歡用、不喜歡買,這是非遺面臨的一個通病。
在宋代,定瓷可能是當時科技水平下能做到的最好的產品,但是這一標準如果成為當代定瓷的標準,年輕人不會喜歡,更不會購買。你說這是文化產品,賣得很貴,年輕消費者是不會接受的,因為他們不了解。
新京報:如何在產品上改變這一問題呢?
龐永輝:產品需要關注當代生活。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個時代對產品的需求核心是什么。以陶瓷為例,一方面是服務人的精神生活,像是家里的擺設、藝術品乃至專業(yè)研究,另一方面也要服務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花器、茶具、餐具等。
如今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需要從這里出發(fā),改變產品和設計。所以我們與當代的一些設計師合作,讓他們把一些新鮮元素與瓷器結合起來。例如這次合作,就讓宇航員與瓷器結合。
我認為,非遺產品需要通過新的設計接觸年輕人,用傳統(tǒng)的記憶去講述這個時代的英雄故事,把這種故事帶入到每一個年輕人的生活中,這就是我們的改變之一。
新京報:銷售方式方面有什么改變嗎?
龐永輝:市場也在變化。這么多年來,我們銷售成本一直很高,主要是通過線下店銷售。但是現(xiàn)在,隨著網絡消費興起,買東西時自然而然地掏出了手機,已經成為了一個生活習慣。雖然定瓷是工藝品、藝術品,但也需要向年輕人的消費習慣轉變。
還有一個方向,就是用當代的非遺文化影響別人。比如除了賣定瓷的品質、設計和非遺價值,我們還要把定瓷文化傳播出去,通過和其他行業(yè)跨界合作,在傳播文化的同時帶動定瓷的傳播。
校對 付春愔
圖片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