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王景曦)北京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將于1月14日召開。1月12日晚,人大代表正式報到。在報到現(xiàn)場,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秦紅嶺告訴記者,她今年繼續(xù)在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提出建議。

 

去年7月,“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申遺成功以后,秦紅嶺認為,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文化價值闡釋和國際傳播。

 

中軸線有15處遺產構成要素,萬寧橋是其中之一,被譽為“中軸線上第一橋”。12日中午,秦紅嶺再次前往萬寧橋,“我問了三個人,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橋嗎?都說不知道。也就是說,在宣傳方面,萬寧橋的指示牌還不夠有標志性?!?/p>

 

此外,秦紅嶺認為,人們要想了解中軸線,必須對它進行整體的文化闡釋,了解整體脈絡。比如,中軸線有15處遺產構成要素,鐘鼓樓也是中軸線的組成部分之一。雖然這里早已是網紅打卡點,“但大家僅僅是打卡,對鐘鼓樓與整個中軸線的連接性,認識還是不夠。這和標識系統(tǒng)的不充分有關。”

 

申遺成功后,怎么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北京中軸線?秦紅嶺認為,當外國人來到北京,他們可能想到的還是故宮、長城,從目前對中軸線的宣傳來看,很難讓人系統(tǒng)了解中軸線,所以需要多為中軸線做一些展覽,包括多語種的數字媒體介紹、關于中軸線的公共藝術、攝影展等。

 

“申遺成功只是第一步,我們后續(xù)的價值闡釋、傳播,讓中軸線的品牌在世界范圍內像故宮那樣打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鼻丶t嶺說。

 

編輯 白爽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