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汽開區(qū)第七小學原后勤主任戚世國。圖/電視專題片《懲治蠅貪蟻腐》截圖
1月5日晚,央視播出電視專題片《反腐為了人民》第一集《懲治蠅貪蟻腐》。其中披露了一個“校園餐微腐敗”案例:自2008年起,吉林省高爾夫餐飲管理公司為長春市汽開區(qū)第七小學配餐。2010年,該公司為與第七小學保持長期合作關系,串通時任后勤主任戚世國等人,通過給予回扣方式進行利益輸送。
據(jù)了解,該公司和負責此項工作的時任校長、后勤主任達成約定,每餐8塊錢里給兩人各1毛錢回扣。到2014年,校園餐費漲到了每人每餐12元,回扣也就水漲船高,增加到了每人每餐三毛錢。經查,從2010年至2019年,該公司從校園餐費里克扣了70余萬元用于單位行賄,其中戚世國一人就收受23萬余元。
校園餐配送中的吃回扣現(xiàn)象,近年來已被媒體多次曝光。但僅一位學校后勤主任,通過每餐收取幾毛錢回扣,竟“日積月累”地撈了23萬余元,還是令人咂舌。
一方面,每餐幾毛錢甚至1毛錢也“伸手”,真是把“鷺鷥腿上劈精肉”演繹到了極致,吃相極為難看;另一方面,如此經年累月、明碼標價地拿回扣,儼然成了心照不宣的“潛規(guī)則”,卻在近十年里沒能被“打破”,反映出校園餐相關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督仍存在明顯的漏洞。
學生餐費的使用情況,一頭關系到家長的合法權益保障,一頭連接的是學生的營養(yǎng)健康保障,絕不是其他任何人可以肆意分食的唐僧肉。這是基本的常識,也是法紀的要求。
而校園餐的腐敗帶來的惡劣影響,還不僅僅是從孩子的口中奪食,更意味著扭曲了一種正常的校園餐供應生態(tài)。長此以往,帶來的將是“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對相關市場秩序和校園食品安全造成雙重侵害。
要知道,一旦校園餐回扣的潛規(guī)則大行其道,不僅意味著原有的招投標程序可能淪為走過場,供餐企業(yè)也會把“競爭力”主要聚焦在“砸”回扣上。最終造成的局面就是,誰的回扣給得“大方”,誰就能夠拿到供餐資格。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è)怎么會有動力把心思放在提升供餐質量上?很難說,一些校園食品安全問題的源頭與此無關。
像此案中,涉事企業(yè)在9年多時間里克扣了70余萬元用于單位行賄,如此高的“灰色成本”支出,必然是建立在對校園餐的質量乃至安全保障打折扣的基礎之上。因此,校園餐“回扣風”不僅是基層腐敗問題,也是校園食品安全問題,還是地方營商環(huán)境問題。
近年來,圍繞校園餐供應中的吃回扣現(xiàn)象,相關治理和制度完善都在持續(xù)推進,但對于其現(xiàn)實蔓延程度,依然不可低估。日前發(fā)布的《國家監(jiān)察委員會關于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工作情況的報告》披露,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查處貪占學生餐費、收受回扣等問題3.8萬個,處分2.3萬人。這樣的數(shù)字背后所反映的一些亂象的普遍性,當引起更多的重視。
同時,對于校園餐回扣問題的治理,還不能只限于學校層面。如上述報告同時指出,湖南省隆回縣兩任縣委書記收受賄賂,放任不良商家將劣質米摻進學生營養(yǎng)餐。可見,徹底杜絕校園餐中的“微腐敗”,不能完全撇開地方權力運行“大環(huán)境”的優(yōu)化。
“每餐幾毛錢回扣,一名學校后勤主任從學生餐費里撈23萬余元”,這樣的案例也再次傳遞出一個樸素的常識:貪腐不在于權力大小,只要缺乏陽光的地方,都可能藏污納垢,留下“驚人”的腐敗空間。
就此去看,想要有效扭轉校園餐供應中的一些不良風氣,最關鍵還是得從提升各環(huán)節(jié)的透明度入手,通過“看得見”的監(jiān)督,讓各類“歪腦筋”無處藏身。
撰稿 / 羽木(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