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陽光透過稀薄的云層,灑向前海西街,給恭王府這座見證了無數(shù)歷史變遷的官式建筑鍍上了一層金邊,府邸的朱紅色大門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鮮艷。


街道上游人如織,操著各地方言。許多游客不曾注意的是,在恭王府東南角一墻之隔,有一座兩層灰色小樓,這里是“恭博人”工作的地方。


近年來,恭王府博物館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致力于將“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喚起古籍圖書活力。2024年末,恭王府博物館又對館藏珍貴古籍圖書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數(shù)字化采集。


恭王府博物館藏品研究部主任王東輝表示,在這批古籍數(shù)字化完成后,不僅能夠為當下館里的長期陳列提供改陳素材,提升展覽質量,還能拓深王府歷史文化研究,加快學術恭博建設,在古建保護、藏品征集、展覽策劃、文創(chuàng)開發(fā)等多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恭王府藏品研究部主任王東輝正在進行檢查工作。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1、還原古籍原始氣息


溫度 20攝氏度,濕度50%,恭王府博物館的藏品庫里,安全儲放著頗為可觀的古籍圖書。


早上八點半,工作人員戴著口罩和手套,用無酸紙細心包裹著這些珍貴的古籍,用雙手輕輕捧起、小心翼翼放在專門的文物運輸車上,安全送往數(shù)字化掃描的操作區(qū)。在高品質光學數(shù)字設備的掃描下,古籍圖書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被精細捕捉,封面題簽、收藏鈐印、題記眉批、字條夾頁……一篇篇精彩的文字、一幅幅精美的插圖,大量珍貴豐富的內容轉化為可存儲復制的數(shù)字形式。掃描完成后,再原路送回藏品庫。整個過程中,庫房開閉、坡道墊平、流程分區(qū)、設備布線等每一個步驟都體現(xiàn)了對藏品的尊重與保護。

近兩個月間,恭王府博物館藏品研究部的閆月欣和同事們日復一日地排班推進這個項目。工作人員幾乎是屏住呼吸,將泛黃的古籍平鋪在掃描臺上,隨后踩下腳踏板,讓古籍平穩(wěn)上升至與玻璃臺面緊密貼合。


掃描臺是一臺高精度的數(shù)字化掃描設備,專為古籍等珍貴文獻設計,內置柔和光源,能夠均勻地照亮古籍的每個細節(jié)。設備上方的高清攝像頭以極高的分辨率逐頁記錄下古籍內容。每一頁的圖像都被清晰地捕捉下來,連紙張上的細微紋理和墨跡的深淺變化都纖毫畢現(xiàn)。


恭王府庫房外的工作區(qū),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古籍修復。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在數(shù)字化掃描的過程中,古籍本身的安全問題首當其沖。當玻璃臺面壓向古籍,一旦力度過大,或者掃描機器稍有晃動,就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


閆月欣還記得有一套18冊的《八旗宗室田畝表冊》,記錄有恭親王當時的田畝信息的檔案。由于年代久遠,以及保存的現(xiàn)狀比較差,古籍的紙張已經變得酥脆易碎,輕輕一碰就可能散落成碎片。工作人員想盡辦法,采取了多種保護方式,盡可能的以最細致、最慢的速度進行掃描,保證了古籍的安全。


每完成一頁的掃描,工作人員都會認真檢查圖像的質量,確保沒有遺漏或模糊的地方。如果發(fā)現(xiàn)瑕疵,會立即重新掃描,直到獲得滿意的圖像為止。掃描完成后,還需要修圖矯正,在確保圖像清晰的基礎上,進行去噪、去污等后期處理,進一步提升圖像的質量。


王東輝堅信,數(shù)字化工作應該追求極致的精準度,力求信息采集的全面性,盡可能用目前可以接受的最高解析度掃描,保障數(shù)字化文件有較長的有效期,盡可能的減少打開古籍的次數(shù)。在掃描后的圖像處理過程中,必須遵循一個核心原則——“修舊如故”,修復后的圖片不應看起來像是新印刷的一樣,而是要真實還原古籍中所蘊含的歷史氣息。許多珍貴的歲月痕跡需要保留,但只有經過專業(yè)的調色與圖像處理,才能原汁原味再現(xiàn),令觀者賞心悅目,不忍釋卷。高質量適用性強的數(shù)字化成果能讓古籍的生命周期延長,讓珍貴的歷史穿越數(shù)字時光隧道,貫通古今,啟迪未來。


2、和時間賽跑


在“恭博人”看來,這些數(shù)字技術都是與時間賽跑的方式。


文物是漫長光陰的幸存者,每一件都承載著過去的輝煌與滄桑。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珍貴的文物正面臨著各種威脅。自然環(huán)境的侵蝕、人為因素的損傷,甚至是文物自身材質的老化,都在一點點地削弱它們的生命力。有的紙質文物因年代久遠而變得脆弱不堪,輕輕一碰就可能化為碎片;有的陶瓷器皿表面釉色逐漸剝落,露出黯淡的底色;有的金屬器物被腐蝕出斑駁的銹跡,掩蓋了曾經的光澤。高精度復制技術是目前解決文物古籍保護與展陳之間矛盾的最佳手段之一。


恭王府數(shù)字修復工作區(qū)秩序井然。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王東輝介紹,為了加強對古籍圖書的系統(tǒng)性保護,恭王府博物館從組織專家進行鑒定分級開始,就同時安排數(shù)字化采集團隊和囊匣制作廠家在專家指導下制定工作方案,在盡可能少觸碰古籍的前提下,制定出整體的數(shù)字化+囊匣制作+編目排架的綜合工作方案。古籍本體與配套保護附件既要有較高的匹配度,也要有一定的適用延展性。具體而言,和古籍有直接接觸的無酸包裝材料的選擇非常重要,軟硬厚薄關乎結構強度,尺寸放量決定了內外包裝的配合公差,這都影響著庫房藏品作業(yè)的安全與效率。其他諸如囊匣顏色紋樣、標簽字體字號的選擇等,均應與古籍整體相協(xié)調,避免產生突兀之感。


在對館藏的古籍文獻進行全面數(shù)字化掃描之前,恭王府博物館已經對古建園林、重點藏品分批次進行數(shù)字化采集,未來將建成一個可以提供給社會共享、共同研究、共同開發(fā)的藏品數(shù)據(jù)庫。


恭王府曾經擁有富麗堂皇的陳設和珍貴典雅的收藏,但在近百年的變遷中流散殆盡。恭王府博物館一直在不遺余力地征集與恭王府歷史文脈有關的文物,收獲頗豐,其中明清家具已經成為恭王府博物館的核心館藏。特別是曾在輔仁大學任教的古斯塔夫·艾克與曾佑和夫婦的舊藏明代黃花梨家具極為珍貴,在后罩樓東廂曾佑和女士讀書時宿舍的下方設有專屬捐贈展廳。


閆月欣還記得,她在2021年入職時,就參與了對館藏珍貴明清家具的三維數(shù)字采集。在她看來,這是現(xiàn)行技術下最為完備的數(shù)據(jù)保存方式。通過三維掃描全方位采集文物信息,將立體形態(tài)和圖像信息整合處理后生成高精度三維模型,經過后期處理后可以獲得極高的精度和色彩還原。在隨后的幾年里,她還參加了多次器物類文物掃描。掃描儀能夠捕捉到文物表面細微的紋理與輪廓,激光束從掃描儀中射出,如同一束束靈動的神經探波,在文物表面快速掃過,從瓷器的釉面到玉器的雕花,每一個細節(jié)都被精準地記錄下來。


恭王府博物館藏品研究部館員閆月欣正在翻閱表單。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色彩還原是后期處理中的關鍵一環(huán)。在數(shù)字化前就要設定色彩識別系統(tǒng),調準白平衡,拍照時放置色譜。技術人員在數(shù)字采集后要用專業(yè)的色彩校正工具,仔細比對文物的實際色彩,對圖像進行一一對應調整,確保最終圖像色彩真實還原。


3、賦能多元發(fā)展


讓古籍文物“活”起來,下一步就是讓歷史“動”起來。


數(shù)字化技術不僅為恭王府博物館的館藏展覽展示帶來了無限想象空間,也為恭王府博物館的復原陳列帶來很多有趣嘗試。


恭王府博物館館長馮乃恩提出,一方面要緊緊圍繞恭王府古建筑、藏品及其歷史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做研究;另一方面要圍繞數(shù)字技術與文化結合的方法做研究。


比如入選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數(shù)字化創(chuàng)新示范“優(yōu)秀案例”的“恭王府舊藏文物數(shù)字展”。該展覽旨在慶祝恭王府博物館創(chuàng)建40周年,通過展示舊藏回流、文物數(shù)據(jù)搜集和數(shù)字化技術呈現(xiàn)等方面成果,以館藏文物和全球8家文博機構珍藏的恭王府舊藏文物數(shù)字資源為基礎,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觀展體驗。


掃描二維碼,伴隨著輕柔的音樂,整個恭王府博物館宛如一幅立體的潑墨山水畫,幾筆濃墨點綴出蒼勁的古松,詩情畫意,引人遐想。


隨著虛擬景深的推進,庭院之內,翡翠蒼龍教子紋蓋瓶靜靜地佇立在一處精致的展臺上。瓶身通體碧綠,蒼龍盤旋于瓶身,龍須飄逸,龍爪遒勁有力。觀眾可以自由旋轉角度,觀察玉器在不同光線下的色彩變化,仿佛能感受其溫潤的觸感。還有清白玉鳥形對盒、康熙郎窯紅荸薺瓶、宋徽宗五色鸚鵡圖、唐顏真卿自書告身帖、懷素苦筍帖、晉陸機平復帖等一批珍貴恭王府舊藏也悉數(shù)亮相,讓觀眾大飽眼福。


數(shù)字技術不僅讓恭王府博物館的復原陳列不再局限于實物展示,還能通過虛擬復原的方式,以多種形式重現(xiàn)昔日的繁華景象。根據(jù)相關史料,恭王府后罩樓西端曾有一座水法樓,室內假山、亭閣、流泉布置巧妙,是國內外罕見的室內園林遺跡,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與藝術成就。對水法樓進行“復原”研究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通過數(shù)字化手段虛擬再現(xiàn)。


在數(shù)字化浪潮的推動下,恭王府博物館將為觀眾帶來更加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作為北京一票難求的博物館之一,過去,恭王府常被簡單視為一座清代王府建筑。而如今,人們開始將其置于更廣闊的視角下審視,認識到它是清代官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更加關注它與什剎海、中軸線、故宮等周邊歷史遺跡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與互動關系。


金色夕陽下的恭王府博物館散發(fā)著歷久彌深的深刻內涵和無與倫比的文化魅力。

 

編輯:陳麗君